主页 > 行业新闻 > 《2024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重磅发布

《2024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重磅发布

来源:和展网 发布时间:2024-8-3 0 35

先进制造业·导读

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凝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共识,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联合相关单位共同编写了《2024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研究内容旨在为政、产、学、研、用各方组织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提供参考,服务于我国制造业数字化建设和推广,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生态做出贡献。

本报告以“制造业企业如何开展数字化转型”问题为出发点,从数字化转型的概念、维度、原则、实践和标准5个方面展开,围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什么”、“转什么”、“怎么转”、“转到哪”等方面展开研究。

解读报告核心内容如下

什么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产业数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规划中对产业数字化做出了清晰的描述,指出要“深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应用,培育发展个性定制柔性制造等新模式,加快产业园区数字化改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及工具,加速数据的自动流动,实现制造业全要素(人、机、料、法、环)、全产业链(供应链、空间链等)、全价值链(研发、生产、经营、服务)的全面连接,构建制造业数字化生态的过程。既包括企业内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各环节的数字化技术和工具的应用,也包括企业间供应链产业链数字化协同以及文化、教育、服务等制造业数字化生态构建。

数字化转型与传统信息化的主要区别在于,一方面传统信息化主要涵义是“流程”的信息化,而数字化的主要涵义是“业务”的数字化。因此信息化主要负责部门是IT部门,而数字化,主要对象部门为业务部门,并且是一把手工程,须从企业最高领导人转型开始。另一方面,传统信息化更多关注的是人和流程,而数字化强调的是人、物理世界、数字世界的连通与联动,在数字世界构建一个第三维数字空间,数字空间的数据和模型控制物理世界的实体,也就是产品的整个生产制造过程,最终服务于人,这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

数字化转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业务模式的变革是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转型价值的直接体现。业务模式变革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的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字化管理:企业通过数字化手段创新业务管理模式,利用生产运营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利用,优化业务流程,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打造极致的客户体验。

2. 平台化设计:运用云计算、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产品设计的数字化和可视化,通过平台整合供需双方和设计资源,推动集成化、协同设计,降低试错成本。

3. 个性化定制:面对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通过客户交互定制平台提供个性化体验,实现敏捷开发、柔性制造,促进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匹配。

4. 网络化协同:通过网络化平台整合生产、供应链和销售资源,实现跨部门、跨层级的业务互联与合作,推动生产方式向网络协同转变。

5. 智能化制造:采用智能化手段改进生产制造中的瓶颈问题,利用生产数据的全面采集和分析,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6. 服务化延伸:企业依托平台实现对产品售后使用环节的数据打通,探索基于产品使用行为大数据的分析、产品增值服务等新型业务模式,实现从“产品”到“产品+服务”的转变。

这些变革表现反映了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如何通过新技术和新理念来重塑业务模式,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提升竞争力。

数字化转型原则

报告提出的数字化转型原则是指导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具体包括以下五项:

image.png

1. 战略引领:数字化转型不是可选题而是必选题

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直观、深切感受到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显著优势,不再踌躇于“要不要”转型,更加深入思考“转什么”、“怎么转”。

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更新,更是企业战略层面的转型。企业应将数字化转型上升到战略高度,以转型战略引领企业的整体发展和转型升级。

2. 顶层挂帅:数字化转型需要坚持“一把手”工程

数字化转型需要企业高层的深度参与和领导,特别是“一把手”的领导力和决策力,以确保转型过程中的组织、流程、业务和部门协作等方面的顺利进行。没有“一把手”强有力的支持,只靠业务部门修修补补,往往是举步维艰,最终是无疾而终归于失败。

3. 标准先行:数字化转型第一要务是实现标准化

数字化标准将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设施。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标准,可以促进新技术的应用,加速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协同,避免发展中的混乱。

4. 数字思维:比“机器换人”更重要的是“数字换脑’

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的“机器换人”,技术赋能不等于技术万能。盲目追求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的应用,只会是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为了转而转。任何再智能、再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归根结底都是服务于人的需求。

数字化转型要求企业培养数字优先的思维模式,重视全员的数字化素养,鼓励在面对问题时主动采用数字化手段进行解决。

5. 持续改进:数字化转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数字化转型不是一个短期上线的实施项目,而是一个持续改进的系统工程。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目标设定、方案执行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技术环境。数字化转型虽是一条曲折崎岖的道路,但也是一条越走越宽、越走越平坦的道路。

image.png

图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五维能力“海星”象限

这些原则体现了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战略层面、组织领导、标准化、思维模式和持续改进的重要性,旨在帮助企业顺利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升竞争力。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准框架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准是统一转型认识、打通转型通道、提升转型效率、增强转型效果的重要工具,对于解决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中的问题、推进转型进阶起到重要作用。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准框架是一套综合性的规范体系,旨在引导和支撑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确保转型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效果。以下是该框架的主要内容:

image.png

图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准框架

1. 基础共性标准:确立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术语、概念、参考架构和成熟度模型,为其他标准提供基础支撑。

2. 通用技术标准:涵盖工业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等关键技术领域的标准,为转型提供技术支持。

3. 数据要素标准:规范数据采集、存储、可视化、共享和确权等环节,确保数据作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资产得到有效管理和利用。

4. 数字化工具标准:包括工业数据字典、知识图谱、数据治理、平台选型、机理模型库和工业APP开发环境等,为数字化操作提供工具支持。

5. 数字化企业标准:涉及企业业务流程和决策管理的数字化,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市场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标准。

6. 数字化供应链标准:提供供应链数字化的规范和指导,包括供应链协同、风险管理、信用体系和溯源等方面的标准。

7. 服务与评价标准:指导数字化转型服务的提供和转型效果的评价,包括服务外包、咨询评估和人才培训等服务标准。

8. 安全标准:确保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信息安全,涵盖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平台安全和供应链安全等方面。

9. 应用领域标准:针对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数字化转型应用标准,以促进标准的落地和实施。

此外,标准框架还包括对重点标准方向的研究和制定,这些方向反映了数字化转型的特征,并能指导企业在具体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工作。重点标准方向包括:

- 数据基础类标准:如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字典和工业设备接入数据字典。

- 技术应用类标准:涉及工业APP开发环境、接口规范、平台开放应用编程接口等。

- 业务指南类标准:提供工业互联网平台选型、中小企业应用、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生产的指南。

- 服务与评价类标准:包括供应链弹性评价、供应商分级分类、工业企业上云效果评价等。

这个标准框架为企业提供了一套全面的参考和指导,帮助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实现标准化、系统化和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