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展会头条 > @会展市场的一封信,在2020这个特殊时期

@会展市场的一封信,在2020这个特殊时期

中国贸易报

来源:和展网 发布时间:2020-3-15 1 295



3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要加强联防联控,尤其是加强区域性国际组织的协同与合作。


新冠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此前,笔者写过一篇《@会展企业的一封信》,在业界引发了不小的关注。无疑,2020年会展业与其他行业一样,遭受不小的冲击,现@会展市场一封信,与业界进行探讨和交流。


首先看国内市场。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35.7%,比上月下降14.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29.6%,比上月下降24.5个百分点。受疫情冲击,非制造业经济总体回落明显,文化、旅游、娱乐、餐饮、零售、交通运输、制造业、房地产等遭受重创。就会展业而言,受疫情影响最大的展会分两类:一类是国内举办的国际性展会,一类是区域性举办的5000—20000平方米的展览项目。国内举办的国际性展会又分两种:一种是海外展商占比30%以上的展览项目,一种是外贸型国内企业参展、吸引国际采购商的展览项目,部分国际性展会项目缩水近40%。


在举办的区域性展览项目中,展商流失导致展会缩水。一些中小主办方是受此次疫情影响最大的企业,原因在于这类展会的利润低于行业同类品牌展,这类展会的缩水将直接造成区域供应链企业的业务减少。


其次看国际市场。新冠病毒以无形之手调整全球经济。近期受疫情影响,全球金融市场震荡,美股创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3月3日,美联储突然宣布下调基准利率50个基点。中国这个“制造工厂”按下了暂停键,对全球制造业供应链影响巨大,也将对全球的展览会市场带来重大利空。海外展会大面积停办或延期(很多国际品牌展会2—3年举办一届),意味着近两年国际展会市场会陷入历史低迷期,参展企业资金影响是一方面,大量的海外和本土观众的减少将成为各国展会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再次看疫情后市场。根据历史经验,疫情的发展会经历萌芽、扩散、爆发和衰退四个阶段。展览会属于密闭空间行业,且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疫情结束后延续的展会现场防控成本也将直接增加主办单位的各类成本支出。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发生后,会展业界纷纷通过线上直播方式开设战疫课堂、公开课、实操指南等,在这场战“疫”中,各行业协会、展览组织呼吁会展企业尽快提升传统会展模式,培育新兴手段。


线上展会真的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吗?笔者也在思考线上会展能否成为一个商机。整个展厅各家的展位效果图是否可以3D建模?逛展会可否用VR技术?展商真的会为此买单?此外,重要的一点是,线上展示究竟是展览会还是线上展示展品?展会历经演变,其核心本质没有变,那就是新品发布(需要场景和空间)、看样交易(需要除了视觉听觉以外的其他感官)、人和人在现场的交互(情感的碰撞),这是展览会平台的最大价值。营销经验表明,当面拜访客户永远强于电话、微信/聊天软件沟通,零售行业成熟的发展经验也进一步验证了消费者永远需要线下体验,即使实体店变成线上商城的Showroom,也取代不了线下的体验需求。尽管粉丝经济、预约销售、“网红带货”流行,却都只是一种营销手段,最终盈利的还是供应链。线上线下融合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不只是效率问题,更重要的是诞生一种新的会展方式。


因此,业界须沉淀下来,深入调查疫情后的展商需求,计算投入和产出,深入思考疫情后的展会为什么做、怎么做、要做成什么样。


最后看会展业的“新基建”。近日,中央提出抓好“新基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笔者认为,展览行业同样需要“新基建”:一是加大基础能力建设,变革模式;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夯实基础;三是用新会展思维开展全渠道营销;四是“互联网+数据”的整合,数据和信息加速流转,小步快跑,积极探索合作伙伴和服务商合作共赢。用新会展思维积极布局网络平台,探索新会展模式,以及在线报关、在线参展、在线出图等方式。


展览相关的政务线上化渐成常态。之前的政务信息化应该说主要做到了系统信息化,却未树立面向服务的数据思维。承压后将转向数据应用导向:一方面,主管行政职能部门内的数据规范和统一会提上日程;另一方面,跨部门之间和跨行业数据共享是必然趋势。区块链将会成为会展产业政务服务部门耳熟能详的名词。


韧者持恒、韧者笃行、韧者竟成。笔者认为,坚持向前是当前会展企业唯一的救赎之路。